【李代桃僵名词解释】“李代桃僵”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李树代替桃树被虫蛀而枯死,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扶持、替人受过或代人承担风险。后引申为在某种情况下,用一个事物去代替另一个事物,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或灾难。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有人主动承担责任,或者在策略上采取替代手段。
一、
“李代桃僵”最早出自《乐府诗集·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其僵。”意思是:桃树生长在井边,李树长在桃树旁边。虫子咬了桃树的根,李树就代替桃树枯死了。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兄弟情深,互相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现在则多用于比喻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或替人承担责任。
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既可以表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指在策略上的替代行为。在文学、历史、政治、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李代桃僵 |
| 出处 | 《乐府诗集·鸡鸣》 |
| 原意 | 桃树被虫蛀,李树代替它枯死,比喻兄弟互助、替人受过 |
| 引申义 | 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或替人承担责任 |
| 现代用法 | 表示牺牲自我、替人分担责任;也指策略上的替代行为 |
| 使用领域 | 文学、历史、政治、军事、日常语言等 |
| 近义词 | 替人受过、舍己为人、代人受过 |
| 反义词 | 见利忘义、推卸责任、坐视不管 |
| 典型例子 | 在团队中有人主动承担困难任务,代替他人完成工作 |
三、结语
“李代桃僵”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懂得替人着想、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尊重与信任。同时,在策略运用中,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灵活地寻找替代方案,实现最优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