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史记留侯世家原文翻译注释

2025-10-01 04:03:33

问题描述:

史记留侯世家原文翻译注释,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04:03:33

史记留侯世家原文翻译注释】《史记·留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生平事迹。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智慧与忠诚被后世传颂。本文将对《留侯世家》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相关原文、翻译及注释。

一、

《留侯世家》共分为多个部分,讲述了张良从少年时期到成为汉朝开国功臣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身与早年经历:张良是韩国贵族之后,家族世代为相,但在秦灭韩后,他立志复仇。

2. 刺杀秦始皇:张良曾组织刺客试图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隐姓埋名。

3. 遇见黄石公:在下邳遇到神秘老人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从此开始学习兵法。

4. 辅佐刘邦:投奔刘邦后,多次为其出谋划策,如鸿门宴上的智谋、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等。

5. 功成身退:刘邦称帝后,张良淡泊名利,选择归隐,最终安享晚年。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注释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本来是韩国人。 “留侯”是张良的封号,因封地在留(今江苏沛县附近)。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仪,向东见到仓海君,得到了一个大力士,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暗示张良有复仇之志。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于博浪沙之中,误中副车。 张良和客人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但击中的是副车。 此事虽未成功,却显示出张良的胆识。
良乃间行,亡匿下邳。 张良于是改换姓名,逃到下邳躲藏。 表明他避祸隐居,等待时机。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曰:“孺子可教矣。” 有一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来到张良面前说:“这孩子可以教导。” 黄石公的出现,象征张良的命运转折点。
与良期旦日,明日,视之,不见。 和张良约定第二天见面,但第二天去时,却看不见人。 展现黄石公的神秘与考验。
良数往,复与语,良因问曰:“此何人?” 张良多次前往,再次交谈,张良于是问:“这是什么人?” 表现出张良对黄石公的敬重与好奇。
曰:“吾,黄石公也。” 回答说:“我是黄石公。” 点明身份,张良因此获得《太公兵法》。
良遂得兵书,读之,大悦。 张良于是得到了兵书,阅读后非常高兴。 表明张良对兵法的渴求与天赋。
后,良从高祖,常以计策辅之。 后来,张良跟随刘邦,常常以计策辅助他。 张良的智慧开始发挥作用。
鸿门宴上,良谏项羽勿杀沛公,而立韩信为齐王。 在鸿门宴上,张良劝告项羽不要杀刘邦,并建议封韩信为齐王。 显示张良的远见与政治智慧。
汉王即帝位,拜良为太子少傅。 刘邦称帝后,任命张良为太子少傅。 表明张良在朝廷中的地位。
良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张良说:“我愿意放弃人间事务,想跟随赤松子游玩。” 表达张良淡泊名利、追求道家理想的心境。

三、结语

《留侯世家》不仅是一部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智慧的作品。张良的形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抱负,他在乱世中择主而辅,最终功成身退,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通过本篇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及其精神世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