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将心向明月全诗解释】“我本将心向明月”出自宋代诗人徐玑的《泊舟闻雁》一诗,全诗如下:
> 我本将心向明月,
> 奈何明月照沟渠。
> 世间万事皆如此,
> 不如归去卧云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总结与解释。
一、诗歌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徐玑(南宋诗人) |
出处 | 《泊舟闻雁》 |
主题 | 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无奈与退隐之意 |
情感基调 | 感叹、失落、超脱 |
核心句子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
二、诗句解释
1. “我本将心向明月”
表示诗人原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希望像明月一样纯洁、高远,追求理想和美好。
2. “奈何明月照沟渠”
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明月虽然高洁,却只照在低洼的沟渠中,比喻理想未能实现,反而被现实所困。
3. “世间万事皆如此”
诗人感叹世事往往如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难以弥合。
4. “不如归去卧云庐”
最终诗人选择退隐,归于自然,过一种宁静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三、诗歌寓意与启示
-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中体现了理想主义者的无奈,理想虽好,但现实中常有阻碍。
- 对世俗的失望:诗人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转而寻求心灵的安宁。
- 退隐思想:诗中透露出一种道家或隐逸文化的倾向,强调内心的平静胜过外在的功名利禄。
四、总结
“我本将心向明月”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明月的高洁与沟渠的卑微,表达了人生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最终,诗人选择了归隐,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观。
这种情感在古今文人中都有共鸣,也成为了后世表达失意与超脱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