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悬梁锥刺股的股指的是什么】“头悬梁,锥刺股”是中国古代关于勤奋学习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和《汉书·东方朔传》。其中,“头悬梁”讲的是孙敬为了防止自己在读书时打瞌睡,将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旦低头就立刻清醒;“锥刺股”则说的是苏秦为了保持清醒,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驱赶困意。
这两个故事常被用来形容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但很多人对“股”字的具体含义存在疑问:这里的“股”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
“头悬梁,锥刺股”中的“股”并不是指“大腿”,而是指“大腿的部位”。在古代,“股”是身体部位的统称,通常指臀部与大腿之间的部分,也可以泛指大腿。因此,“锥刺股”中的“股”指的是大腿或腿部,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腿,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继续学习。
虽然现代人可能会误以为“股”是“大腿”的代名词,但从古文的角度来看,“股”确实是指身体的下肢部分,尤其强调大腿部位。
二、表格对比说明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现代理解 | 古代解释 |
头悬梁 | 孙敬将头发系在房梁上,防止睡觉 | 《战国策·秦策一》 | 防止打瞌睡 | 悬挂头部,保持清醒 |
锥刺股 | 苏秦用锥子刺大腿,保持清醒 | 《汉书·东方朔传》 | 刺痛腿部,提神醒脑 | “股”指大腿或腿部 |
股 | 身体部位,指大腿或臀部 | 古代汉语 | 大腿 | 下肢部位,包括大腿和臀部 |
三、结语
“头悬梁,锥刺股”不仅是古代学者苦学精神的象征,也反映了古人对学习态度的高度重视。虽然“股”在现代语言中多用于“大腿”,但在古文中,它更偏向于“下肢部位”的意思。了解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