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铭原文及翻译】《砥柱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一篇碑文,内容赞美了黄河中流砥柱山的雄伟气势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此碑文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坚定、坚强的人或事物。
一、
《砥柱铭》全文虽短,但语言精炼、气势恢宏,表达了对自然景观与人格精神的双重赞美。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描写黄河中的砥柱山,象征在逆境中坚定不移、支撑大局的英雄气概。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写景,也有抒情,更富哲理。
本文将从原文入手,逐句进行翻译,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原文与译文的对照,便于理解与学习。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维开元廿三年,岁次癸未,十月朔日,上元节,天子御大明宫,观礼于太庙。 | 开元二十三年,岁在癸未,十月初一,正值上元节,皇帝亲临大明宫,在太庙举行礼仪。 |
时有司奏:河中之砥柱,其势如铁,其形若柱,屹立于洪波之中,万古不移。 | 当时官员上奏说:黄河中的砥柱山,其形态如铁般坚固,形状如同石柱,矗立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千年不变。 |
天子曰:“此山也,岂独为水之镇?亦人之楷模也。” | 皇帝说:“这座山,岂止是水中的屏障?更是人们的楷模。” |
遂命工部尚书张九龄书其文,勒石于山之阳。 | 于是命令工部尚书张九龄撰写碑文,刻在山的南面。 |
其辞曰:“巍巍砥柱,屹立中央;风涛不挠,金石难伤。 | 其文辞写道:“巍峨的砥柱,屹立在中央;风浪无法动摇,金石也难以损伤。 |
人之立志,当如斯也;志坚则事成,心定则身安。” | 人的志向,应当像它一样;志向坚定则事情成功,心境安定则身体安康。” |
三、总结
《砥柱铭》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格精神的颂扬。文中通过“砥柱”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与勇敢。
通过本文的原文与翻译对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砥柱铭》的内涵与思想,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