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怎么读什么意思】“髀”是一个比较少见的汉字,很多人在阅读或写作中遇到它时,会不清楚它的读音和含义。本文将对“髀”的读音、意思以及相关用法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髀”字读音为 bì,是汉语中的一个形声字,其本义指的是人体部位,即大腿的外侧部分,也常用来指代大腿骨。在古代文献中,“髀”多用于描述身体结构或与腿部相关的动作、状态。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仍会见到。
此外,“髀”在某些方言或古文中也可能有引申义,如表示“支撑”、“依靠”等。但主要还是以身体部位为主。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髀 |
拼音 | bì |
部首 | 骨 |
笔画 | 18画 |
结构 | 左右结构 |
本义 | 大腿外侧;大腿骨 |
引申义 | 支撑、依靠(较少见) |
使用频率 | 较低,常见于古文或专业术语 |
常见搭配 | 髀骨、髀肉、髀胫 |
例句 | 《史记》中有“髀肉复生”的说法,形容人久居安逸而失去奋斗精神。 |
三、拓展说明
在古文中,“髀”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体态或健康状况。例如“髀肉复生”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讲述刘备因长期不骑马而大腿肌肉萎缩,后来重新骑马后肌肉恢复,比喻人久居安逸而丧失进取心。
在现代医学或解剖学中,“髀”一般对应“股骨”,即大腿骨,属于人体骨骼系统的一部分。
四、结语
“髀”虽然不是一个常用字,但在了解古文、医学或文化背景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掌握它的读音和基本含义,有助于提升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