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含义】“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它的字面意思是:放弃根本,追逐枝节。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或核心内容,反而去关注次要、表面的东西,结果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舍 | 放弃、丢掉 |
本 | 根本、主要部分 |
逐 | 追求、追逐 |
末 | 枝节、次要部分 |
整体意思为:放弃根本,追求细枝末节。
二、成语来源
“舍本逐末”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今夫齐,其富大也,而贵不与之同;其民贫也,而贱不与之同。此所谓‘舍本逐末’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齐国虽然富裕,但贵族并不与百姓共享富贵;百姓贫穷,却地位低下,这种现象就是“舍本逐末”。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批评做事不抓重点的人 | 他总是关注细节,却忽略了整体战略,真是舍本逐末。 |
描述管理不当的现象 | 公司只注重广告宣传,忽视产品质量,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
用于学习或工作场合 | 学生只记公式,不理解原理,这属于舍本逐末的学习方式。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
反义词 | 抓住根本、纲举目张、追本溯源 |
五、现实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舍本逐末”的行为常常出现在企业管理、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比如:
- 企业经营:只注重短期利润,忽视长期品牌建设。
- 学习过程:只背诵答案,忽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人际关系:只关注表面的礼貌,忽视真诚的沟通。
这些行为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好处,但长远来看,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六、总结
“舍本逐末”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的忽视,是对资源和精力的错误分配。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先抓住核心,再处理细节。只有做到“本固则末盛”,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与进步。
关键点 | 内容概要 |
含义 | 放弃根本,追求枝节 |
来源 | 《战国策·齐策》 |
用法 | 批评做事不抓重点的行为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
反义词 | 抓住根本、纲举目张 |
现实意义 | 强调重视核心,避免盲目追求表面 |
如需进一步探讨“舍本逐末”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