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被删的最后一句】《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篇寓言小品,收录于《欧阳文忠公文集》。文章通过讲述一位卖油老翁以“惟手熟尔”回应陈尧咨的质疑,传达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然而,在现代语文教材中,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曾被删除,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原文与被删内容对比
根据《卖油翁》的原始版本,结尾有一句:“康肃笑而遣之。”这句话在某些教材版本中被省略,导致文章的收尾显得突兀或不完整。
内容 | 原文(含“康肃笑而遣之”) | 被删版本(无“康肃笑而遣之”) |
文本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情感表达 | 康肃的“笑”体现了他对卖油翁技艺的认可,以及一种轻松、宽容的态度。 | 缺少情感收束,显得突兀,缺乏人物互动的完整性。 |
教学意义 | 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也体现谦逊与尊重。 | 可能削弱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
二、为何被删?
1. 教学简化:为了适应学生理解,教材编写者可能认为“笑而遣之”属于次要信息,可以省略。
2. 字数限制:部分教材对篇幅有限制,删减句子有助于控制阅读量。
3. 文化语境差异:现代读者对“笑”背后的情感可能不如古人敏感,因此被认为不够“必要”。
三、保留的意义
保留“康肃笑而遣之”不仅有助于还原文章原貌,还能:
- 增强人物形象:让陈尧咨的形象更加立体,体现出他的谦逊与幽默。
- 深化主题:通过“笑”这一细节,强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思想。
- 提升文学性:使文章更具感染力,符合古文的含蓄与韵味。
四、总结
《卖油翁》作为一篇经典寓言,其结尾的“康肃笑而遣之”虽短,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在现代教材中被删去,虽出于教学考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本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保留这一句,不仅能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也能更好地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与风度。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卖油翁被删的最后一句 |
核心观点 | 结尾句“康肃笑而遣之”被删,影响文章完整性与情感表达 |
原因分析 | 教学简化、字数限制、文化语境差异 |
保留价值 | 增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提升文学性 |
如需进一步探讨《卖油翁》的文化背景或教学应用,可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