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小非】“大小非”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主要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后,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所持有的限售股。这些股份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自由流通,因此被称为“非流通股”。根据持股比例的不同,通常将这部分股份分为“大非”和“小非”。
一、
“大小非”是相对于上市公司原始股东而言的,指的是在上市前持有公司股份但尚未解禁的股份。其中,“大非”一般指持股比例较大的原始股东,如发起人、机构投资者等;而“小非”则指持股比例较小的自然人股东。
这些股份在上市初期受到锁定期限制,不能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以防止大量抛售对股价造成冲击。随着锁定期的结束,这些股份可以逐步解禁并进入流通市场,从而影响股票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大非 | 小非 |
含义 | 持股比例较大、具有控制权的原始股东 | 持股比例较小、普通自然人或小机构股东 |
股东类型 | 发起人、机构投资者、控股股东等 | 自然人、小机构、员工等 |
解禁时间 | 通常较长(如3年、5年) | 通常较短(如1年、2年) |
流通性 | 解禁后可逐步流通 | 解禁后可自由流通 |
对市场影响 | 较大,可能引发股价波动 | 较小,影响相对有限 |
举例 | 公司创始人、大股东、私募基金 | 一般员工、小股东、个人投资者 |
三、注意事项
- “大小非”是A股市场特有的概念,尤其在早期上市的公司中较为常见。
- 随着中国股市改革的推进,目前“大小非”的定义和管理方式已有所调整,部分股份不再设限或解禁条件更灵活。
- 投资者在关注个股时,应留意“大小非”解禁的时间点,避免因大规模抛售导致股价下跌。
通过了解“大小非”的概念和特点,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