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三陈子昂原文及详细译文】《感遇》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共三十八首,以托物言志、抒发情怀为主。其中“感遇其三”是该组诗中的第三首,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忠良被弃的感慨,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
一、原文
> 本为贵公子,平生爱珠玉。
> 安知好姱之貌,反为忧患之伏。
> 贱妾何能久,君心不可测。
> 岂无膏粱客,谁与同此日?
> 感时思报国,慷慨不能默。
二、译文解析
原文 | 译文 |
本为贵公子,平生爱珠玉。 | 我原本是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平生喜爱珠宝玉石。 |
安知好姱之貌,反为忧患之伏。 | 哪里知道美丽的容貌反而成为祸患的根源。 |
贱妾何能久,君心不可测。 | 妾身怎能长久,君王的心思难以揣测。 |
岂无膏粱客,谁与同此日? | 难道没有富贵的宾客,却无人与我共度此日? |
感时思报国,慷慨不能默。 | 感叹时势,想要报效国家,心中激昂无法沉默。 |
三、
《感遇其三》通过一位贵族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命运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不仅有对个人遭遇的哀叹,更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忠良之士被冷落的不满。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陈子昂诗歌中“兴寄”与“风骨”的特点。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感遇其三 |
作者 | 陈子昂 |
体裁 | 五言古诗 |
主题 | 怀才不遇、时局动荡、忠良被弃 |
表达方式 |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
语言风格 | 质朴凝练,情感真挚 |
思想内涵 | 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现实的批判 |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结语:
《感遇其三》不仅是陈子昂个人情感的写照,更是唐代社会风貌的缩影。它提醒我们,身处乱世之中,唯有坚守信念、心怀家国,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