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拼音(等闲识得什么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寿莎敬
导读 大家好,小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拼音,等闲识得什么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大家好,小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拼音,等闲识得什么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诗意: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3、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4、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5、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6、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7、“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

8、“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9、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10、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1、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12、扩展资料《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

13、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14、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15、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16、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17、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18、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19、“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20、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21、“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22、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23、“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24、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25、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26、“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27、“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28、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29、“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30、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31、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32、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33、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34、参考资料:春日-百度百科【释义】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5、【出处】宋代:朱熹《春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3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7、注释春日:春天。

38、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9、寻芳:游春,踏青。

40、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1、滨:水边,河边。

42、光景:风光风景。

43、等闲:平常、轻易。

44、“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45、东风:春风。

46、赏析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47、“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48、“东风面”借指春天。

49、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50、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51、  意思是:很随便地便认识了东风的面目,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

52、  2、原文: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5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4、  3、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55、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6、  4、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57、春回大地,人耳目一新。

58、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59、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

60、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61、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62、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63、  5、作者: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64、谥文,又称朱文公。

65、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66、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67、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8、  2、《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6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0、  3、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71、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72、  4、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73、  5、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74、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75、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76、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77、、意思是:很随便地便认识了东风的面目,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

78、2、原文:春日 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7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0、3、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81、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82、4、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83、春回大地,人耳目一新。

84、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85、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

86、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87、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88、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