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式微的原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作品。其中“式微”一词出自《诗经·邶风·式微》,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诗篇。以下是对《诗经·式微》原文的总结与整理。
一、原文内容
《诗经·邶风·式微》原文如下: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全诗只有四句,语言简洁,情感深沉。
二、诗意解析
这首诗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长期劳作、无法归家的不满与无奈。诗中“式微”意为天色渐暗,象征着日夜奔波、疲惫不堪的生活状态。“胡不归”是质问为何不能回家,“微君之故”则是说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差事,何必忍受泥泞之苦。
整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者在繁重劳役中的痛苦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诗经·邶风·式微》 |
出处 | 《诗经》 |
朝代 | 西周至春秋时期 |
风格 | 简洁、质朴、含蓄 |
主题 | 劳动者的艰辛与思归之情 |
原文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
释义 | 天色渐暗,为何还不归家? 若不是为了君王的事,何苦在泥水中奔波? |
情感 | 感叹、哀怨、无奈 |
文化价值 | 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四、结语
《诗经·式微》虽篇幅短小,却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社会现实。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生活的思考与表达。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类古诗,我们能更深入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