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蔽成丘意思】“苫蔽成丘”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与秦伯围郑,郑人请盟,秦伯退。晋侯曰:‘吾不欲伐郑也,其可乎?’对曰:‘郑有大功于晋,而无大过,不可弃也。’于是晋侯许之,遂与郑盟。郑人献玉,晋侯辞之,曰:‘我无德,何以堪之?’郑人曰:‘君之德,如天之高,地之厚,虽小国亦不敢忘。’于是郑人以玉为礼,晋侯受之,曰:‘此玉,非吾所得,乃郑之德也。’于是郑人以‘苫蔽成丘’为言,意谓其德如草木覆盖山丘,广博深厚。”
从字面来看,“苫蔽成丘”原意是用草木覆盖成丘,比喻恩德广大,能够庇护他人。后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恩泽深远。
一、
“苫蔽成丘”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原意是指用草木覆盖成丘,象征着恩德广泛、惠及四方。后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恩泽深厚,能够庇护他人。在现代语境中,该成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或正式场合中仍可用于赞美他人的道德品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苫蔽成丘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字面意思 | 用草木覆盖成丘,比喻恩德广大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恩泽深厚,能庇护他人 |
使用场合 | 文学作品、正式场合,用于赞美他人的道德修养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少,属于较为古雅的表达方式 |
相近成语 | 恩深义重、德高望重、泽被苍生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苫蔽成丘”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更是一种对高尚品德的赞美。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在适当场合中,它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