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韦编三绝下一句是什么】“孔子韦编三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孔子勤奋读书、反复研读《易经》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是:“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孔子读《易经》时,把串连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三次,形容他读书非常刻苦。
那么,“孔子韦编三绝”的下一句是什么呢?实际上,这句话本身是一句完整的古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下一句”。不过,在古代文献中,常有对“韦编三绝”的进一步解释或延伸内容,比如:
- 《汉书·东方朔传》提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韦编三绝,以求其义。”
- 《论语》中虽未直接提及“韦编三绝”,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与这一典故高度契合。
因此,如果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孔子韦编三绝”的下一句可以理解为对其精神内涵的进一步阐述。
“孔子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讲述孔子研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象征其勤学不辍的精神。虽然该句本身并无明确的“下一句”,但在相关文献中,常有对其学习态度和精神的进一步描述。例如《汉书》中提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可视为对“韦编三绝”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原文 | “读《易》,韦编三绝。” |
含义 | 形容孔子勤奋研读《易经》,皮绳多次断裂 |
是否有下一句 | 无严格意义上的下一句 |
相关文献扩展 | 《汉书·东方朔传》等记载其学习精神 |
精神内涵 | 勤奋、专注、追求真理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孔子韦编三绝”的来源及其文化意义,也能够体会到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